第42章 #(1/2)

我是的作者惊梦时,如果你看到这里,说明你看的是防.盗.章.节,以.下.防.盗.内.容.与.正.文.无.关。明天23点30之前会进行替换。因为的v章规则是修改后的字数必须多于修改前,所以替换后的字数会比现在多,等于你用3000字的点数看到3500的文,多出来的字数等于白送的,这是正.版.读.者才有的福.利。

另外,由于晋.江.的.网.审.制.度比较坑爹,所以有时会遇到无法修改的情况,届时我会在微.博上进行说明,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惊梦时从来不报社】。

作者码字不易,而且我身体不好,长期坐在电脑前会对我的脊椎造成很大负担,忍受病痛坚持写作,对我来说非常辛苦,我想要这种付出能够得到相对应的酬劳。希望大家可以理解,感谢每一位支.持.正.版.的.读.者,谢谢你们对我仁慈的耐心。

《伍尔夫传》——我爱这苍白的百合花(2016-05-16)

弗吉尼娅·伍尔芙是我最喜欢的两位英国作家之一,另一位是王尔德。这两位也是我有动力为之努力学英语,以求有朝一日看懂他们的原文书的作家——当然,由于我的拖延症,这个目标遥遥无期。

对他们的爱大约是出自对唯美主义的偏爱。我是个对文笔异常挑剔的读者。而他们在文笔上的精致对我来说近乎无可挑剔——除了偶尔会因为太过精致而显得冗长。

弗吉尼娅曾说前人的某些句子就像是是斧子从水晶上劈削下来的一样。我认为,她的作品就是用最精细的工具小心切割打磨好的水晶。如此精致,如此考究。美得令人惊叹。

弗吉尼娅·伍尔芙,以意识流而出名,许多读者听到意识流三个字就头大如斗,望之却步。然而阅读意识流小说并不像许多人以为的那样艰难,至少,伍尔芙比乔伊斯要平易近人得多。看意识流的小说时,只要抛弃思考,不要揣摩,忘记情节,不带期待,跟着作者的目光与思绪,让意识随之自在流淌就够了。如果将小说比作食物,意识流这道特别菜肴所需要的也是一种特别的新吃法。

言归正传,回到这本伍尔夫传上来吧。这是弗吉尼娅的外甥昆亭贝尔为她所作的传记,不可避免的,带有谨慎的色彩。在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地方——弗吉尼娅·伍尔芙的感情八卦——这方面保持了作为小辈礼节性的克制。对我这种八卦爱好者来说,真是一种令人遗憾的克制。

如果不是伍尔芙的爱好者,我是很不推荐这本传记的,就可读性而言,它的后半部分因为作者这种太过克制的叙述显得有些平淡,有些段落几乎可以说是索然无味了。

不过这种情况在所难免。毕竟在弗吉尼娅婚后,为了保护她的神经与精神,所有人都在竭尽所能的让她处在一个安稳的、平静的、没有波折的环境中。即使是战争时期,他们也尽力规避了刺激*件。在这样一种环境里,人生自然无法呈现读者所喜闻乐见的那种波澜壮阔。

弗吉尼娅·伍尔芙是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同时带有抑郁与躁狂的特质,她是个极度神经质的人,这种神经质在成全了她的创作的同时,也令她的抗压能力异常糟糕。传记中记载了她的数次精神崩溃,都与压力和神经紧张有关。

看这本书时,我不时想起欧文·斯通的梵高传。我看的人物传记不多,而梵高与伍尔芙有些相同的特质,比如双相情感障碍,比如疯狂成就了他们的艺术,但疯狂最终也毁灭了他们的人生,比如他们都有一个无条件爱着、为他们付出的男人,文森特有提奥,弗吉尼娅有伦纳德,又比如他们的结局都是自杀。我很难不将两人相比较,更何况他们又都是那样的热爱生活。

是的,与一般的误解不同,弗吉尼娅·伍尔芙是个热爱生活的女人,她喜爱社交,喜欢朋友,和友人们维持着良好的友谊与交际,她用那双深邃的眼睛观察着生活,用那极度敏感的神经捕捉着生命里的时时刻刻,并用手中的笔加以描摹。看了这本传记后,我发觉,尽管她几度试图自杀,然而她依然对生命有着难以名状的热爱。她的眼睛注视着的是生,而非死。

而弗吉尼娅之死最大的悲剧性大抵就在这里。

对于梵高之死,我是有所遗憾,甚至略带怨尤的,因为也许只要他再等一等,他的时代就来了,金钱、荣誉、赞美……这些对他来说是良药的东西,他或就能拥有了。也许只要他再坚持一下,一切就都会有转机吧。

然而弗吉尼娅·伍尔芙的死,却带有一种更深的,近乎宿命般无可奈何的悲剧性。

她有爱她的姐姐,她有爱她的丈夫,她有爱她的诸多女作家,她还有那些诚挚而温和的友人。他们为她做了他们能做的一切,尤其是她的丈夫,伦纳德,即使是以21世纪的女人对丈夫的标准来看,他做的都太好了,超过了普世价值对一个丈夫的一切要求,正如弗吉尼娅在遗书中所说的那样,他做到了他能做的一切,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曾给她的爱。弗吉尼娅是被爱的,她在爱上并不匮乏——这点与梵高完全不同——而她的悲剧性就在于此。

爱无法拯救她。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