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世上两种痴愚(1/2)

蓟州被狄人偏师攻破,宛如捅了一个巨大的马蜂窝,虽然朝廷的态度尚不明朗,却不妨碍蓟州境内喧沸如水、乱成一团。

州城连接各郡县的官道上,往来奔驰的驿马骤然多了十倍,其中有不少是手持令旗、大群剽悍侍卫随行的总兵特使。

在几名逡巡观望的校尉被以违抗军令、坐观成败此类近乎谋反的罪名斩杀,甚至一名位高权重的郡军都统都被夺职下狱之后,原本分散各地、磨磨蹭蹭的庞大郡军开始飞速奔赴蓟州北部,汇聚到孙字大旗之下。

原本就驻扎蓟州城以北的各部郡军尤为卖力,这些人都已经红了眼睛,一心想着将功赎罪,若是不能击破狄人偏师救回被掳百姓,只怕事后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因为带着掳掠来的数万蓟州百姓,贺兰长春的一万精骑慢如龟爬,在蓟州与金城关之间的代郡境内缓缓向西北行进,很快就被八千蓟州郡军衔尾赶上。

孙字大旗与黒底金边飞凤旗下,蓟州总兵孙道林勒马而立,面无表情地看向远方的狄人大队。

他的马前跪了一员被捆成粽子的将领,一脸颓唐惨然。

孙道林与亦敌亦友的州牧陶邺中同岁,年轻时就都是名传一州的俊杰,两人一文一武,时人呼为“双璧”。

蓟州人都知道因为自习武练气的缘故,几十年过去,陶州牧已经鸡皮鹤发,孙总兵却仍是一头乌发、犹如中年,然而此刻的孙道林看上去与陶邺中差相仿佛,盔下双鬓已在一夜之间染上了一抹飞霜。

兵家将门的修行于寿数并无太大裨益,只重血气旺盛、杀伐凌厉,一旦气败血亏,压抑不住历年压榨身体受下的暗伤,也就一只脚迈进棺材了。

这种境况,成就灵感才能渐渐弥补,真要除根,只能寄希望于那放眼周天都属凤毛麟角的神通境界。

孙道林不过是灵感,骤闻噩耗,灵感动摇、神意涣散,已经遮掩不住垂垂老态,正应了那句相由心生。

他看也不看马前跪着的将领,轻描淡写道:“王轾、王都统,捅了这么大的篓子,连老夫都是朝不保夕,你负荆请罪给谁看?”

孙道林原本带着三千嫡系骑军巡视各地防务,得到蓟州焚毁大半、数万百姓被掳的消息后星夜北上,同时令旗四出召集大军。

眼前这位亦是蓟州豪门出身的代郡都统自知罪重,得到军令后除去少数必要守城人马,几乎尽起本部能战之军,随后咬牙自缚,至孙道林军前请罪。

一听孙道林的口气,王轾就知道要糟,连忙挣扎着磕了一个头,叫屈道:“世伯容禀!就因为申屠渊那道坚壁清野的折子,好端端一个富庶的蓟州竟变成地广人稀的鬼蜮!代郡不过万余兵马,守城都嫌不够,哪里防得住狄人的精锐万人队,据统兵攻破蓟州城门的还是位姓贺兰的金刀领主!”

孙道林冷哼一声:“贪生怕死的东西,既然守土一方,此时徒弄口舌又有何益?曹军机的禁军大队不日即到,纵然我饶得过你,国法能饶得过你吗?家破人亡的蓟州百姓饶得过你吗?”

王轾惨然一笑:“代郡的几个烽燧一夜之间就给尽数拔除,烽火根本传不到州府。侄平日里撒在城外的数百哨骑都是最忠勇的精锐,也早早就发现了狄人偏师。可这又能如何?第一时间往南报信的死得一干二净,往北的倒是无人理会,千辛万苦见到申屠渊,人家只了句‘知道了’,至今按兵不动。侄仓促间能召到多少人马?自保尚且力有不逮,还谈什么救援州府?”

孙道林面无表情地耐心听完,翻身下马后亲手把王轾扶起,边为他解开身上绳索边道:“天子对蓟州豪强是个什么心思,不只你我,朝野上下都心知肚明。守不住蓟州只怨咱们自个儿无能,金城关北面就是贺兰王帐的大军,申屠渊不发兵救援,任谁也不出什么。倒是你……”

他抬手理了理王轾鬓边的乱发,捡起地上的铁盔给这个亲眼看着长大的后辈子侄戴上,眼神中终于流露出一抹痛惜。

蓟州边荒之地,大战频仍、文教不兴,培养一个能继承家业的出色子弟着实不易。他和陶邺中明争暗斗了这么多年,两个老子英雄一世,生下的儿子却都不争气,想想就觉凄凉。

也难怪陶老鬼会把希望寄托在两个聪明灵秀的孙儿身上,平日私下里,孙道林每每想到数十年后孙家要被陶家后来居上,总不免痛心疾首。

此章加到书签